查看原文
其他

机电人看《我和我的祖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辰淼 积淀态度 2022-03-18

在国庆举国同庆的日子里

我们却总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

 

“(国庆)真的太好哭了”

 

感触太多的国庆

唏嘘太多的国庆

其实是我们在为每一个

平凡而又不凡的瞬间与永恒感动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强势领跑国庆档

七个故事,七个经典瞬间

轻易就勾起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

在看电影的同时

你有没有注意到某些细节

比如——

那些似曾相识的知识点(乖巧脸)


《我和我的祖国》与《材料力学》



《前夜》中,开国大典上的升旗仪式,不仅仅是升一面国旗这么简单,更是新中国首次使用电动装置升旗,旗杆的设计以及天安门广场的整修工作被安排给了工程设计施工负责人林治远。他立下军令状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彻夜不眠,争分夺秒的反复调试机器,确保万无一失。


首先他要解决旗杆的原料。按照设计要求,旗杆的高度要与天安门的高度同高,也就是35米高,按理说35米不是很高,但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诺大的北京城找不到一根像样的旗杆,林治远把重点放在了可以拼接到35米高度的原材料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京自来水公司,林治远找到了全部4种型号的自来水管,将4根口径不一的自来水钢管嵌套并且精心焊接成为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根旗杆。但是4根焊接起来的自来水管子,总长度只有22.5米,距离设计高度35米还有12.5米的距离。


有人说,多焊接两根管子上去不就完了吗?


其实当时只有4种口径的管子,已经全部用上了,根据抗弯和弹性强度,旗杆长度只能为22.5米,把两根同口径的管子焊接成旗杆还要保证强度,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基本不可能。
强度校核、弯曲应力、弹性形变……熟悉吗?

考研党表示:吓得我赶紧翻开了材料力学课本

情况再次逐级上报,最后上次同意旗杆按22.5米高度修建。这一高22.5米的旗杆在天安门足足矗立了42年,直到1991年5月1日,我国重新修建了国旗杆,旗杆总高度为32.6米。


《我和我的祖国》与《工程材料学》


OK,旗杆问题解决了,如何设计自动升旗设施并安装到旗杆上呢?

林治远找来了建设局从事机电工作的技术员梁昌寿,俩人并肩研究自动升降开关设施。


自动升降开关有三大诉求:1.国旗能够自动升降;2.升旗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相一致;3.国歌奏毕,国旗正好升到旗杆顶端并自动停止。

粱昌寿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机械装置用以控制升降速度,接着在升降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一旦升降速度装置碰到两端的钢球,就可以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切断电源。


9月30晚,林治远、梁昌寿为了保证第二天升旗绝对顺利,又来到天安门广场,做最后一次试验。

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意外发生了!!

试验中在红旗升到顶端后,马达没有断电,将试验的红旗直接绞进杆顶端的滑轮里面,导致红旗卡在马达里,马达转不动,旗帜卡在22.5米的高空也取不下来,脚手架早就拆掉了……


这是因为阻断球材质不行,需要加入一种元素使其变坚硬。

正当林治远一行人万念俱灰之时,一个大喇叭召集来了北京胡同里的街坊邻居,老伯的老烟枪、自家的小家电、孩子的长命锁、连金银首饰都拿出来了,不管用不用得上,只要自家有的东西,他们都带来了,直到一名清华化学系教授送来学校唯一的一块稀有金属,之前的担忧瞬间化作激动的泪水,林治远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并迅速开始制作更坚硬的阻断球。



灵魂三问:
破裂的阻断球是什么材料?
为什么加入稀有元素就能变硬?
要加什么元素才能符合要求?



是否记得,大二上过一门课

叫做《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改变材料的成分会对成分和组织会对会对材料的强度(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有显著影响 。  ——摘自课本《工程材料学》31页
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在不锈钢中加入镍的主要原因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可塑性、可焊接性、韧性等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是一种铁素体形成元素,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                                    ——来源于百度百科

作为一段伟大历史的见证,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旗杆和旗座,如今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并陈列在博物馆院内
 


《我和我的祖国》与《机械原理



154年的耻辱,多1秒都不能再等!”沧海桑田百余年,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在外漂流了许久后,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这一刻,中国,不在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全体香港人的强大的后盾。



《回归》分别从中国外交官,仪仗队,香港警察,修表匠几个视角,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香港的重要时刻。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尽了最大努力,只是为了确保香港回归“分秒不差”。



华哥是莲姐的丈夫,他是一名资深的修表匠。他是全香港少有的懂得修机械手表机芯的人,修表是一门手艺,而手艺需要传承。华哥是大陆人,来到香港几十年,却一直不忘本,时刻想着要把祖传的手艺发扬光大。这是他“寻根”的一种表现。

 


交接仪式的前一天,香港最高级的手表店找到华哥,请他为英方代表调适手表,要确保手表的时间精准无误。



当镜头给钟表里的齿轮组一个特写时

学机械的你有没有条件反射?

没有?我可不信!

 


学机械的你,脑壳里难道不是这个亚子



在?帮我算一下这道大小齿轮啮合的重合度?

 


调表这个举动虽然很小,却也大有深意。调表,是为了让手表内部的每个齿轮和部件都能精准无误地运转。调表这个动作,象征着配合和适应香港回归,大陆工作人员和香港警方之间通力合作,不正如手表里的齿轮一样,配合默契吗?只有每一个“齿轮”都正常运行,交接仪式才能顺利完成。


◆ ◆ ◆  ◆ ◆

看完电影的你

电影是要看的

学习也是要学的


电影里的七个故事
串联起了我们关于祖国的记忆
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为之澎湃,为之落泪
那些温暖而又捉襟见肘的瞬间
是我们的前辈真实走过的道路
如今祖国已成气象
回首往昔艰难岁月
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总会温暖又自豪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新声网络文化工作室 武对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